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万历风云录》),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八月八日开始到八月十六日之间,龙天羽要经历三场考试,第一场是四书三篇选一篇,五经四篇选一篇,写自己读过这些书籍内容之后的解读;说理文“论”及应用文体“诏、诰、表、判语”为第二场,而第三场则是策问,也就是关于时事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这次他参加的考试准确的说是乡试;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他就拥有资格参加会试了,而龙天羽不同,万历帝等的就是这个由头来给他赐官。再往下哪就是进士考试,进士考试的时间是在二月间,如果进士考试通过之后,才能够参加终极试炼---殿试。而辽东地域本身是没有乡试这种考试的,原本在嘉靖之前,辽东的乡试是都去济南府,到了嘉靖之后,把辽东秀才们应试的地点改到了北京,最后一直延续下来。
在天依然黑漆漆的时候,龙天羽来到了贡院的门口。到了这里让他非常震惊,说句实在话,不到贡院不知天下读书人多,就见到贡院之前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白纸做的灯笼,考生们正在争先恐后的围在一起,乱轰轰的站在“腾蛟”、“起凤”牌坊前,察看点名牌上各自的入场时间。因为后面要根据士子们各自的入场时间,在上午、中午、下午列队于牌坊前,静听点名和接受搜身,依次入场。原本龙天羽从没有想到来参加乡试的人会有如此之多,要是由此推算,到了会试的时候,全国有举人身份的举子都前来考试,哪会试一种什么样的壮观情景,恐怕人比现在的规模要多上多少倍吧。
站在此地龙天羽左右观瞧,想要寻找约好在此地见面的曾亮,可看看人多的场景,不由得只好苦笑的摇了摇头,在这种黑麻麻的夜色之下,想要找寻熟悉的面孔真是难上加难。在放弃了寻找人的心思之后,手下铁卫很快的就看清楚了自己的名牌上的入场时间,龙天羽的入场次序是在早上第一轮,所以他必须在此待着,不能离开。
在等待之中,百无聊赖的龙天羽心里面产生了一个想法,在科举制实行的长达近千多年的时间里,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相当多的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龙天羽自身作为一名平民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是非常支持这一进步制度的,嘿嘿,这也难怪,人不说屁股决定脑袋么。
但是这么多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参加各种等级的朝廷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哪么到底能有几个人通过呢?恐怕百分之一都没有。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慨然一叹,是啊,这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有多少人能同自己一样幸运在考前得到内幕消息的呢?就这样,龙天羽还不敢拍胸脯担保自己能够百分之百的榜上有名,龙天羽很清楚,知道题目并不代表能够高中,要知道一篇文章考试内容的好坏的评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偶然性;就说自己吧,托郑国泰父子的福气,收集了不少阅卷官的资料和背景,以及写文章的文风和喜好,喜好的字体书法,预先拟定几篇文章内容,迎合考官的心理喜好,就这样也没有必中的底气。更何况在考试之中还有很多的规矩,比如说碰到皇上或是太后的名讳,要用其他的同音字或是通假字替代,要是一时大意,往了更换忌讳文字,哪你文章就是写的天花乱坠也是不可能高中的;再比如说你的试卷不慎有涂抹的痕迹,那么对不起,这叫卷容不整,你就是内容再好,也不会录取,所以说考科举其实大部分是运气,因为就才学而言,对于大部分的应试者们来说都是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彼此之间的差距是不会太大的。
既然中举的机率如此低下,榜上有名者自然兴高采烈,光宗耀祖,哪么剩下的其他落第之人呢?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可能是满腹经纶,聪明绝顶的大才子,但是因为消息闭塞,没有广阔的资源渠道,又或是因为运气不佳,犯了机会,最终黯然落榜,从古自今这等人比比皆是;而更多的是普通人士子,他们的身份和运数注定了只能成为成功者的陪衬罢了,成为科举考试的牺牲品,一辈子皓首穷经,在科举这座名利大山之下不断挣扎,最终一无所获,穷困潦倒,自己的父亲当年不就是如此么,最终迫于生计不得不放弃了科举,而去自己族中的账房当了一名管账先生,要不是碰到母亲的话,恐怕现在还在默默无闻的平淡一生。要是自己能够为这一大部分普通才子找寻新的出路,让这些无法考过乡试的,府试的童生、秀才也能够有机会成为国家官员,变为国家机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不是能解决很多读书人的出路?让这部分人能够有一个新的期盼,相信这其中落榜的很多人会都趋之若鹜的。而当这些低级、中级读书人如果有了好的出路,由于这种官员的门槛低,获益高,哪怕是在海外,中原人认为的蛮荒之地,相信依然会有相当多的人去抢夺这种机会,毕竟大明王朝的社会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而由此因素,必然会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读书的道路,有了这个识文断字的初步体系作为庞大的基数,再有针对的对哪些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