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读史的智慧),接着再看更方便。
157、历法纷争,权力之变
后来的战国时期,国家争斗不止,只顾应对敌国的侵略和解决紧急问题,岂有心思顾及这些事情呢!当时唯有邹衍,深谙五德衍变之理,通过广泛传播消息来显扬诸侯国的威望。但因秦国灭亡后,战乱频繁,高祖刚登基不久,还没有闲暇去顾及这些事情。不过,高祖也稍微推崇了五胜之说,自以为得到了水德的祥瑞,将黄河更名为「德水」,并将其置于十月,表色上为黑。然而,历经闰馀的调整,无法真正见证其真实性。
汉兴时,高祖说过「北畤待我而起」,也自以为得到了土德的祥瑞。虽然明习历法的张苍等人都认同这一说法。当时天下初定,国家正处于奠基之时,高后作为女主也没有过多的顾虑,所以继承了秦朝的历法服色。
直到孝文帝时,鲁国的公孙臣上书称「汉得到土德,应该更换元始,改正历,变更服色。当有瑞相显,瑞龙应该出现」。这件事下到丞相张苍那里,张苍作为学习律历的人,认为这并不正确,便将此事罢掉。之后黄龙的出现成为了一个纪年的标志,张苍因此自愿辞官,其有关论着也未能成书。而新垣平依靠占星术说了一些关于正历服色的事情,得宠之后发动了起义,所以孝文帝废除了此事而不再去追问。
到了现今上位之时,特地请来方士唐都进行天文学划分;而巴落下闳根据运算转历,然后将日辰度数与夏历一致。于是改元,更换了官号,并封泰山。同时诏令御史官曰:「最近,有司称星度尚未确定,广延宣讨,以理清星度,尚未能够完善。据闻古时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确定清浊,划分五部,建立气物分数。然而这仅仅是初始阶段。书籍缺乏乐弛,朕非常痛心。朕只是未能按照明晰之法来统御日分,暂且依据水德的胜利来划定。今天顺应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从此以后,气息又恢复正常,音律又变得清晰,名称也恢复正常变化,直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得以实行。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经验证,因此将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号为『焉逢摄提格』,月名为『毕聚』。日得甲子,则夜间朔旦为冬至。」
这篇文章以战国时期历法的变迁为线索,展示了战国时期国家的纷乱和统一的努力。文章通过描述战乱频繁的战国时期,国家领导者因应战局,忽略了统一历法的重要性,只有邹衍深谙五德衍变之理,通过传播消息来维系各国的声望。然而,由于战乱频繁,国家未能真正关注历法的演变,直到汉朝的兴起才有所更改。
文章中还描绘了汉兴时期,以及孝文帝时期有关历法的争议。高祖自认为得到了土德和水德的祥瑞,但历法的改变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孝文帝时,有人上书建议改变历法,但被学习律历的张苍否定。之后,黄龙的出现成为了一个新纪年的标志,张苍因此自愿辞官。新垣平凭借占星术得到宠幸,但最终却引发了叛乱,导致孝文帝废止了有关历法的争议。
在朝代更迭之后,现今的君主请来方士唐都进行天文学划分,最终确定了历法与服色。这次改革也引发了社会上对于历法的疑虑和讨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统一历法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历法改革背后的权力争夺和政治考量。
读完这篇文章,令人深深感受到了历法的重要性在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历法的改变往往伴随着权力的争夺和政治意图,而不仅仅是科学方法的发展。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待历法的变革要理性和客观,避免将其过度政治化。
158、星辰奇观:发现古代天文学的奇迹与智慧
中宫的天极星,其中一颗明亮的星星,是太一经常居住的地方;旁边的三颗星星是三位公卿,也称为子属。后面的四颗星星,最大的一颗是正妃,其他三颗是后宫的成员。环绕着中宫的是十二颗守卫星星,被称为紫宫。
前面的一列称为直斗口的三颗星星,在北方是兑星,有时出现有时消失,被称为阴德,也有人称之为天一。紫宫左边的三颗星星称为天枪,右边的五颗星星称为天棓,后面的六颗星星连接起来形成了汉抵营室,被称为阁道。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位于南斗,魁枕参首。在昏时建的是杓星;杓星自华夏以西南方向。夜半时建的是衡星;衡星位于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时建的是魁星;魁星位于海岱以东北方向。斗星象征帝车,运行于中央,统治着四方。分配阴阳,建立四时,平衡五行,转移节气,确定各种纪年法,都与斗星有关。
斗魁和戴匡之间有六颗星星,称为文昌宫:第一颗是上将,第二颗是次将,第三颗是贵相,第四颗是司命,第五颗是司中,第六颗是司禄。在斗魁这个区域内,代表贵人的存在。斗魁下面的六颗星星,两两相对,被称为三能。三能中的星星颜色和谐,君臣和好;如果不和谐,则表示乖戾。辅助星星明亮接近,辅佐的臣子亲密强大;辅助星星较小,则表示疏远、弱小。
杓星的顶端有两颗星星:内部一颗是矛,象征着威武;外部一颗是盾,象征天锋。有句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