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1/9页)

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区别和就业前景),接着再看更方便。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为基础,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部位、病性、病因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在整个辨证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脏腑病证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反映于外的客观征象。根据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来推断病证,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所以要掌握脏腑辨证,必须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脏腑病变还可以互相影响,证候表现复杂多样,不仅是内伤杂病最主要的辨证方法,也是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脏腑病变的基本证候。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血液运行障碍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为气、血、阴、阳之不足;实证多是火、热、痰、瘀等邪气的侵犯所致。

小肠主分清别浊,小肠病变常见的有小肠实热证和小肠虚寒证。小肠实热是心火下移,致肠内积热所致;小肠虚寒多是脾阳不足所致。

(一)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

【证候特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动则加重,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等,为心气虚;若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或疼痛,唇黯,舌淡胖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等,为心阳虚;若突然面色晦暗,口唇青紫,神志昏昧,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暴脱。

【证候分析】心气虚证是以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为特点;心阳虚证,多为心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出现虚寒症状;心阳暴脱证,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出现虚脱亡阳症状。此三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过汗导致心气、心阳受损所致。心气推动乏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故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劳则耗气,故动则加重;气虚卫表失固,则自汗出;舌为心窍,其华在面,气虚无力行血,不能上荣于舌面,故面色无华,舌淡;气血不足,脉道空虚,故脉虚。若气虚进一步发展,导致心阳不足,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形寒肢冷;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故心胸憋闷或疼痛,阳虚不能温煦行血,则唇黯,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心阳暴脱,虚阳外越无以固表,故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随气散,则神志昏昧;阳气脱则血不运行,故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脉微欲绝。

(二)心血虚

【证候特征】心悸怔忡,面色苍白或萎黄,眩晕,健忘,失眠,多梦,唇舌色淡,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血虚证是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久病耗损,或失血过多等所致。心血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血虚不能充盈血脉,故眩晕,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三)心阴虚

【证候特征】心悸怔忡,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心阴虚证是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思虑太过,耗伤心阴,或热病、久病伤阴,或阴液生成不足所致。心阴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虚热内生,则见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虚火扰心神,故心烦失眠。

(四)心火亢盛

【证候特征】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或糜烂,舌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心火亢盛证是心火炽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常因七情郁久化火,或六淫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温补之品所致。心火炽盛,热扰心神,故烦躁失眠;热盛伤津则口渴,小便短赤;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火上炎,故面赤,口舌生疮或糜烂;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均为实热之象。

(五)心血瘀阻

【证候特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如针刺,或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甚或暴痛不止,神昏肢冷,口唇青紫,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该证指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阻滞心脉所表现的证候。多继发于心气虚或心阳虚,阳气不足,无力行血,复加情志刺激,或劳累受寒,或瘀血、痰浊凝聚等,阻滞血脉,使心脉不通所致。心脉痹阻,血运不畅,故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手少阴心经循肩臂而行,故痛引肩背内臂。心血瘀阻,血行不畅,故痛如针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若心阳暴脱,心脉凝结不通,则暴痛不止,神昏肢冷,脉微欲绝。

(六)痰迷心窍

【证候特征】面色晦滞,胸闷呕恶,喉中痰鸣,神志不清,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等。

【证候分析】该证是痰浊蒙闭心神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绮丽江山 都市神级兵王 女仆大翻身:驯服恶魔少爷 最强王者 超能重工 神医药香:山里汉子农家妻 萌妻翻身,对总裁大人Say No! 魔的低语 重生之网红 太古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