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明开局一把朱元璋朱标为兄),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九十一章:功德无量,人间再无饿殍!
朱棡无语的白了这些浙东夫子一眼。
朝中的官员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派系。
第一自然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官员派系,这一派的风格就是以淮西武将为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大部分淮西勋贵都是由农民出身,所以淮西勋贵其实本质上是地主。
淮西勋贵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可以说是大明能够建立的主要决定性资本。
但是事分黑白,他们在建立大明的功劳上不可或缺。
可也是大明的毒瘤。
第二个派系就是浙东派系。
浙东派系的能量躲在文人士子之上体现,朝中诸多学士,文官,御史大夫,几乎都是浙东出身。
为代表性的就是宋濂,汪广洋,杨宪,以及一个不太合群的刘伯温。
大明初期二十年,几乎都是这两个派系的斗智斗勇。
所以这些浙东夫子看到徐达等人在朱元璋面前忆旧,心里难免不痛快。
并且,从骨子里,这些浙东夫子就不太看得上朱元璋这个农民。
虽然这个现象在朱元璋得到传国玉玺之后有所减轻,但是依旧挡不住这些个读书人的牙酸。
这时候,前面闲聊的朱元璋也喊道:“晋王,过来!”
朱棡赶忙上前。
“父皇。”
朱元璋点了点头。
“把洪薯好好跟你这些叔叔伯伯们讲讲。”朱元璋道。
朱棡点头,那些淮西勋贵此时看着朱棡的眼神不太友善,不过朱棡也没在意。
这些淮西勋贵说白了就是一群忠实的太子党,对自己这个晋王不靠这么近也是有道理的。
这是政治角度,不是个人感情。
“洪薯的原产地是咱们大明南边的吕宋引进……。”
朱棡很是详细在百官面前再次介绍了一遍红薯的来历跟产量,种植条件等等。
渐渐地,就连那些淮西勋贵也逐渐听得入神起来。
等到朱棡讲的差不多,这些勋贵才纷纷惊醒,这种时候他们才明白,这洪薯为什么这么受关注。
“晋王殿下,这洪薯若是真的亩产数十石,那应该现在哪里开始种植?”徐达问道。
“此事司农寺官员议过。”朱棡点头,缓缓道:“今年这十亩地的红薯藤都先供应北地边地的苦寒之地。”
十亩地的红薯藤,自然不够分给整个大明,所以适应种植的地方就出现了先后。
“红薯藤?难道种植洪薯,不需要洪薯?”汤和也一脸惊骇的问道。
朱棡点头道:“这就是洪薯的神奇之处!”
说着,朱棡从旁边太监端着的盘子里找到一把镰刀,拿着镰刀走到地里。
“种植红薯,只需要用少量的红薯放在土窖之中续种,到了春季,用一节带关节的红薯藤,拢起土垄种植在里面……。”
淮西勋贵之中的勋贵们都有些惊呆了。
有人甚至是颤声道:“天哪,这简直是神物啊!”
“用一节藤就可以种植,此物逆天啊!”
这时候朱元璋也哈哈大笑,心情极好。
抚须大笑道:“既然洪薯不挑地,不怕旱涝,那就优先在贫地推广,先让边地的贫苦百姓吃饱!”
“着当地官员,将洪薯推广和种植纳入政绩的评判。”
“同时京师这边的衙门开掘地窖,存放薯种,悉心看管。等到开春,派遣熟手北上育种!”
随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朱元璋大手叉着腰,笑道:“这事倒是急不得,总要些年头老百姓才能种的上。”
说着看向朱棡,神色严肃道:“不过,别的地方耽搁耽搁倒是没什么,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咱老家凤阳可不能怠慢。”
“父皇放心。”朱棡点头:“来年开春会新开百亩皇田,最迟后年,凤阳就可以种上洪薯了。”
这个回答让朱元璋很是满意。
“嗯,咱们的老家,多给点好处嘛,别人也说不出啥毛病来!”说着,朱元璋笑呵呵的道:“传旨凤阳留守,咱老朱家祖宗的陵寝边上的那些皇田,都要给咱种上洪薯!”
“哈哈,老祖宗们要是知道了有这样的宝贝东西,只怕比咱朱重八当了皇帝还高兴!”
“这东西,可比当皇帝这些虚头巴脑的强多了。”
朱元璋的话让后面许多读书人都极为不屑。
并且眼中都带着一丝冷笑。
倒是淮西人这边一个眼神感触颇多。
这也是跟他们的经历有关,读书人大多都没挨过饿,不知道饿肚子的滋味。
而且在洪薯这件事情上面,他们多数人心里有怨气。
因为老朱将洪薯的功绩都给了朱棡跟皇家的人,这种教化万民,名垂青史的功绩没有落到读书人的身上,他们怎么可能对这事积极的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