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1/2页)

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唐新秩序地图),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与唐道袭的交谈中,使者秉持大义,努力劝说对方回心转意,但结果并不乐观。

胞弟之仇?这个似乎不能怪人家燕王吧?说起来,当初是咱们不地道,主动出兵跟着梁军去打人家的,现在战死了,又说要报仇,道理上也站不住啊。你看,我们蜀王就比较大度,王宗佶将军和三万西川子弟战死上党,我们就没有去寻仇嘛。冤冤相报何时了,大伙儿都是大唐的臣子,眼见天下就要太平了,做事情应该为百姓考虑考虑嘛。

篡逆欺君?这个恐怕不能这么说吧?燕王是襄王之后,是李唐宗室之一,说小了,这是人家的家事,这一百年来,天子之位更换来更换去,叔侄之间、兄弟之间相互传位,又不是头一次了,这很正常!往大了说,燕王品德不凡,有他坐龙椅,大唐才会兴旺嘛。

这番说辞,实在令使者很是无语。

当然,唐道袭也并非一味向着燕王说话,他也同样表示,如果楚军能够就此息兵的话,他很乐意和赵匡凝联兵,在均州、邓州一线组织防务,以备不测。而这,也是楚国使者此行均州的唯一收获。

使者很快返回了邓州,赵匡凝对这一结果很惊诧,他不敢置信的问使者,难道蜀王就不怕燕王从此坐大?难道唐道袭不知道,要是将来燕王撕毁合约,派兵南下的时候,就一切都为时晚矣?

使者很无奈的回答了一句:“其自恃有两川之险,不虞兵忧。”

对此,赵匡凝只能哑然。

不过无论如何,赵匡凝还是和唐道袭达成了默契,在他将兵力用在邓州方向以对付燕军(这个时候的燕军已经不在沿用此军号了,但赵匡凝肯定是不愿承认对面的军队是代表朝廷的)的时候,蜀军不能趁火打劫,从背后给自己捅刀子。

赵匡凝是个很倔强的人,当然也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当年梁王朱全忠声威最为显赫的时候,他也敢起兵对抗,虽然没有蜀军作伴,他依然决定讨伐“燕逆”。不过他也不是傻子,能够寻找到盟友当然是最好的。

吴王杨行密正在和燕逆作战,属于赵匡凝的天然盟友,他当然要派人去联络的。除了杨行密以外,江南西道的闽王刘审知、岭南道的汉王刘隐,都在赵匡凝的联络人选之内,只不过这两家都在南边,让他们出兵的话,一来道长且阻,二来经过自己的地盘自己也放心不下,故此只是想打打秋风,让他们帮衬点粮秣。

八月初六,赵匡凝得了一个好消息,闽王王审知和汉王刘隐虽然没有同意向北派兵,但却同意了赵匡凝的要求,提供了一批粮食、军甲和兵刃,数量不少,足敷五万大军三月之用。但这些东西不是白送的,王审知和刘隐各自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瓜分赵匡凝控制下的岭南道北六州。

对于这个要求,赵匡凝咬牙同意了。他决心倾国一战,毕其功于一役,区区六州之地算得了什么?只要此战能胜,还怕中原没有六州之地来补偿自己吗?

既然决定了出兵,赵匡凝就需要认真考虑用兵方略,他重新将元和版的大唐舆图取出来,开始仔细审视北方的对手。这么沉下心来一看,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自西向东,陇右道、关内道、京畿道、都畿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都在燕逆的控制范围之内,再加上关外沃野千里,整个北中国都在李诚中的掌控之间!这是一个比当年梁贼最鼎盛时期还要强大得多的对手,自己将怎样对抗这样的对手呢?此刻的赵匡凝,颇有一种由内心勃然而发的澎湃激情,以一己之力,独抗巨逆,虽情势险恶,吾却一人前往!以一己之力翻覆天下大势,重振大唐雄风,就算最终事败,却也足称英豪!

某家赵氏,必将千古留名!

激情过后,赵匡凝苦苦思索破敌之策,终于再次下定了决心——仍旧从邓州北上,直捣洛阳!燕逆虽然貌似强悍,但实则掣肘极多,只要将东都拿下,必将震动天下,届时无论是岐王李茂贞也好,还是齐王王师范也罢,定会响应自己,陇右、关内、缁青都将重燃烽烟,就算是归附燕逆最早的河东诸将,想必也会重新振作,到时候定叫燕逆焦头烂额,首尾不能相顾!

赵匡凝计议已定,便立刻发布军令,向自己控制下的各州开始征募军士、征收军辎。但是军令执行的并不顺利,原因无他,先前攻打荆军的消耗太重,各州县已经快要没有余粮了。除了粮食的问题外,各州县都在叫苦,说是眼下秋收在即,征募丁壮之事宜缓,待秋收之后再募军士方为上策。

于是赵匡凝不得不压下焦躁的心绪,等待秋收。一直到九月底,各州县的秋收事宜才算完成,仓廪中重新堆满了粮食,新募的丁壮也开始陆陆续续向邓州解送。

但是,这么一等,便等出了问题。之前的探报已经表明,旬月以来,燕军似乎已经觉察出形势不妙,正在向南阳调集军马,以备不测。南阳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正卡在赵匡凝北上洛阳的道路之上,是楚军必须攻占的重镇。

邓州距南阳八十余里,两地之间一片坦途,沿官道而行的话,大军携带辎重也仅需不到三天。只可惜夏天的时候,楚军拿下邓州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死亡永久加属性,阁下如何应对? 后宫成璧传 唐醉 逆日之旅 回到过去当神犬 本书禁阅 民国全面战争 骗婚精英 时空的继承人 残王的惊世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