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科技实务题),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冲击力,推动、挤压反射层和核部件,让核原料达到超临界状态。中子源这时提供“点火”用的中子,让核原料开始进行持续核连锁反应,成功引发核爆炸。
常规意义上,内部装置分为两大类型:枪式,和内爆式。
枪式内部装置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两块次临界质量的核原料就可以。
整个装置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圆筒,或者说是一个铁管。在铁管的中部,有中子源,铁管的两端则是会各放置一块半球形核原料——平面向内,球面向外。
半球形核原料的外部球面,包裹上一层反射中子的反射层(用来反射中子,提高持续核连锁反应效率),然后在反射层外依次安装着高速炸药、传爆药、雷管、起爆器。
一旦装置激活,在炸药爆炸威力下,两块半球形核原料会向着中央移动,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碰撞,挤压成一个扁球形,达到超临界状态。这时中子源会释放出大量中子,让核原料产生持续核连锁反应,引发核爆炸。
这种装置,优点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便于制造,缺点是对核原料的利用率也同样低。因为到达超临界状态时,核原料没有受到过度挤压,是常态密度。换句话说,原子不够密集,就像是把操场上两个百人队伍的学生突然推到了一块,虽然达标了,但也只是达标罢了,持续核连锁反应不够快。
地球上,某大国用于实战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这样的枪式装置。因为技术简单,连核试验都没有做,直接使用。效果很感人,核原料装填高达64公斤,利用率只有1.2%——是的,1.2%,剩下的百分之98.8%都被浪费了,TNT威力当量只有1.5万吨。
注①:本文涉及的原子弹制造所有技术知识,均来自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官网、维基百科等网络公开资料,以及《惊天核网》等公开出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