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区域经济发展模型),接着再看更方便。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县域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业四部分,它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为途径的、相对独立而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而县域金融作为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终端环节,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可以说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在调节县域经济中起着杠杆作用。近年来,金融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下等矛盾和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为金融业继续惜贷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经营体制的深化和经营战略的转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域经济在发展中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制约日益显现,综合体现就是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这一矛盾不解决,县域经济就难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资金供求中存在的矛盾。
矛盾一:资金需求刚性与资金外流的矛盾。
近年来,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镇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之路等对资金的需求刚性不断增强。但资金外流的趋势却有增无减,使金融支持力不从心。表现在:一县邮政储蓄增势较快,存量较大,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由于其业务单一、力量集中,揽储优势更为明显,给商业银行尤其是信用社吸收存款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各商业银行贷款普遍实行扁平式管理,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大储蓄,资金大部分上存,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与县域经济资金需求刚性增长相矛盾,三是县域的国有中小型企业、中型股份制企业的业务量、资金量萎缩,使依托吸收这些企业存款生存的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资金危机,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信用环境落后,使部分经营业主抽走资金到外地投资,使资金供求矛盾加剧。
矛盾二: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供应渠道狭窄的矛盾。
近年来,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融资渠道却没什么变化,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同时缺少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域外融资对县域企业来说遥不可及,金融信贷支持仍然是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是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离开金融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便会因“缺血”而萎靡不振。但近几年来,受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县域经济环境不景气、金融机构低效运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主渠道作用逐渐弱化,信贷萎缩问题严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矛盾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行县级机构收缩政策、贷款权限上收与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中小企业法》等,并对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可见金融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但在少数民族县级行政区域,原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却普遍收缩了在县域地区的经营阵地,机构撤并较多。再加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策略普遍实行扁平化管理,纷纷采取经营管理权上收,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金全国统一调度等措施,致使中小企业在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中小银行发展乏力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求贷无门,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金融支持的“盲点”。
矛盾四: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强化与政府、社会对企业贷款管理的软约束机制的矛盾。
目前,各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全面强化了信贷管理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就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做了明确规定。如制定严格的贷款准入标准、贷款责任人终生责任追究制度等。在贷款投向把握不准、资金安全无保障的情况下,信贷人员较多地表现出慎贷的心理。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政府、银行自身对企业贷款的使用和本息的归还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由于社会整体信用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小,奖惩措施未落实,《破产法》执行不严格,债权胜诉执行难,往往是胜了官司输了钱,法律“白条”现象严重,金融机构为保全债权而采取的依法收贷效果不佳,再加之贷款运用得好坏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约束差等,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企业贷款使用不按规定用途或拖欠本息不还的现象,使银行贷款风险防不胜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矛盾五: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商业银行信贷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相矛盾。
从临潭县情况看,目前县域经济的现状是:农业基础薄弱,基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