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小说

用数字说话--关于简体字的若干事(至第三节上) (第1/5页)

酷狗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平记大河剧电视剧全集),接着再看更方便。

用数字说话

--关于简体字的若干事

一、写在前头的话—百度与阅读

本文的起源,是因为在“高考取缔甲骨文”<a href="http://www.lkong.net/thread-593814-1-1.html" target="_blank">http://www.lkong.net/thread-593814-1-1.html</a>”的那个楼里面的一些讨论,我和几位朋友交流了一些东西,但感觉没有说清楚,既不系统,也不具体,而且有个回贴还比较情绪化,已经不能算是讨论的态度了。所以,我决定单独开一个新坑,来梳理一下有关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什么文字专家,本文所述的东西,也没有我的“独到之见”或是“独家研究成果”,我只是一个票友,一个整理者,我把它们从不同的书籍、资料当中摘取出来,整理成文。在本文的最后,也列出了所有被引用了的书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在所写的东西后面附上所有资料的出处,这既是为了对那些辛苦写书的老师与先生们的尊重,也是因为我在那个楼里曾经表明过的观点。

百度很好用,但不能只用百度,只依靠它的话,很难避免被他人恶意或非恶意的洗脑。信息时代是无比美妙的时代,但如果不思考和甑别的话,又或者只是为了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料而百度的话,这个时代也会把我们变成比任何时代都更傻的傻瓜。

为了获取知识,百度是个好东西,但不管怎样,实体书是更好的东西,而几本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与对照的实体书,则是更加更加好的东西。

……以上,故且算是前言。

二、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吗?--关于字体的变化

关于繁体字和简体字孰优孰劣的争论,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网络下,都是随处可见的,其中,有一个相当突出的观点,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以此,来指责废繁用简的政策错到交关。

是这样吗?

1899年,一堆骨片被从中药铺子里带走,随后,我们才重新发现了甲骨文,这是目前已知的,或者说是被学界承认为成熟体的最早的汉字,据今超过三千年,目前,被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四千多个,已经辨认出来的不到一半。如果我们不再把目光上投到陶器上的刻画的话,那么,这就是现在中国文字最老的根系。

刻在骨片上的叫“甲骨文”,而刻在金属器上的叫“金文”,在介绍汉字发展史时,金文一般被放在甲骨文后面介绍,但严格来说,金文其实是包含了多个发展阶段的文字。

早期的金文,与甲骨文的写法基本相同,或者可以说,其实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甲骨文,但后期的金文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熟悉各代字体的人来说,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与小篆相似的地方。目前已经收集到的金文比甲骨文要多将近一半,而已经解读出来的单字也更多。

金文是商、周时代开始使用的文字,然后到了春秋、然后到了战国,虽然“尚有周天子”,但文化人们还是忙着“纷纷说梁齐”,这是汉字爆炸性发展的一个阶段,一方面,这是汉字的“繁化”倾向发展最为明显也最为迅速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也是各个地区纷纷发展出自己的“汉字”,是汉字最有可能和“拉丁语系”一样,最终变成“汉语系”的时期。

但是秦始皇来了,并且带来了小篆。

小篆,有时也被叫成“秦篆”,它的前身是“大篆”,也叫“籀文”。在七国相争的时候,大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而在削平六国之后,小篆就成了天下的通用文字。

那是我们已知的汉字的第一次规范化(也许商人与周人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关于这次规范化的意义,我没必要在这里多说,我只是想突出的强调一件事情。

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后期的金文中,很多单字可以明显的看出与小篆的相似。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在金文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的。

小篆不是金文,正如金文不是甲骨文,但甲骨文变成了金文,以及金文变成了小篆,并不意味着有什么根状物被砍断了,它们是同一颗大树的不同部分,小篆送金文二线去了,金文为甲骨文开了退休的茶话会,但……它们始终是一家人。

……另外,不算很重要的一件事,相比之前和同期的文字,小篆有两个要点“整理”与“简化”。

整理,是指小篆整合了六国各自的文字,简化……这个词我想不角再解释了吧。

关于从金文与小篆的字形比较,我手里有很多对照图,无论是简化的力度还是简化的思路都一望可知,但由于技术手段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法弄上来……不过,反正这个坑也要贴很长时间,等到全文完的时候,或者已经解决了吧。^_^

“小篆”之后,是“隶书”,这是汉朝的官方文字,一直到三国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王府我最大:绝色小王妃 捡到一本三国志 特种兵之雪鹰 探龙取形 萧梁之侠侣捕快 末法飞寇 无良娇妃,王爷谋棋成瘾 大唐御医 极品书生混大唐 大宋兵器谱